新闻
我们的学生
我们的学生
2024 年 08 月 09 日
20 : 30
“三好学生”常被用来描述或嘉奖一名优秀的学生。它是学子们努力的方向,却也成为一种模板,在这个标准下,不同的学生似乎都有着相似的模样。
从这个意义上,毕业于重庆耀中和北京耀中的Stephanie、Charlie完美符合三好学生的标准。她们成绩优异,热爱心理学并申请到了全球顶尖的学校;她们都积极参与志愿或公益活动;她们还担任各自学校体育队的队长。
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。隐藏在“思想品德好、学习好、体育好”或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”的评价体系下的,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个体。
在本期的毕业生访谈中,我们将看到,Stephanie和Charlie身上相似的标签下,是截然不同的个体,这些经历对她们而言,也有着不同的意义。“三好”不是终点,只是她们成长路上的一点收获。
即使在氛围活跃的国际学校中,Stephanie也属于相当开朗积极的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“甚至可以说张扬”。
她从入校就加入了排球、足球和篮球队,后来担任足球和排球队的队长。队员缺席训练,她满学校找人一个个劝。她还在学校的运动委员会任职,负责组织小学和初中的校运动会,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都认识她,远远看到她就会给她打招呼。她同时是校膳食委员会的主席、所在院舍(house)的队长。
对Stephanie来说,这些头衔并不重要,她在意的,是自己能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,让大家更开心一些,在校园的生活更好一些。
任运动委员会副主席时,Stephanie和同僚一起成立了运动科学实验室,向学校申请拨款,购买相关仪器设备,譬如血氧仪,压力板,测量体态的动作感应器。这样,同学们可以在做运动时了解自己的手臂或腿部力量,还能纠正自己跑步、深蹲或扔球时的姿势。
根据他们设立的章程,运动科学实验室还会每年新增器具,成为一个长期的、可持续的事情。
Stephanie一直是一个很关心周围人感受的人。
回想自己初中时,看到高年级的学姐也会有点害怕,Stephanie理解低年级同学害怕踏出舒适圈、有些怯懦的状态,于是她主动沟通交流,尽可能活跃气氛,让自己变得幽默。
她常常要和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工作。时间长了,大家不再害怕这个大姐姐,相处起来氛围十分轻松。“和低年级同学一起工作,有时很费劲,但也觉得很好玩,他们都很可爱。”Stephanie发现,他们都会记得自己,“很暖心”。
膳食委员会是一个存在感不高的社团,人数不多,也很少举办吸引大量学生参加的活动。但它却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,负责收集同学们对学校餐饮的意见并反映给餐厅管理者,建议他们调整口味或变更做法,并开展试菜活动。
在Stephanie和同伴们的努力下,餐饮水平明显提升,剩菜的情况少了,还有毕业生返校时表示,食堂比几年前更好吃了。
她的一个重要动力是,希望在同学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工作的人能被看见。不管是餐厅的师傅、采购人员,还是膳食委员会的小伙伴们。
出于同样的原因,Stephanie组织同学们为学校的“无名英雄”写感谢卡,当面送给学校的保洁阿姨、食堂师傅、校车司机等工作人员。
“他们的工作其实很辛苦,很多同学可能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,有时态度不好,我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些人群。”Stephanie说。
当时,一名食堂管理人员激动地拥抱了她,表达感谢。他们因为Stephanie在膳食委员会的工作而结识,餐厅工作人员大多英语不好,而国际学校里师生都说英语,在Stephanie的耐心帮助下,他们得以和师生们更好地交流。
每个人都希望能被人看见,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认可。Stephanie很理解这种感受,这个青春期的少女同样希望自己被看见。
学校举办圣诞晚会,老师觉得她认识人多,邀请她担任主持,能让同学们感到亲切,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。Stephanie喜欢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,因为这样能让别人真正认识自己,而不仅仅是知道有自己这么个人。
她的付出也收获了回报。疫情后,很多人离开体育队,原本需要面试筛选才能入选,现在需要她想方设法拉人。但她坚持了下来,在时间最紧张的毕业年,她仍然率队打了三场比赛。
“这是一种传承。”Stephanie说,“我带着低年级的同学体验比赛,让她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,对我来说,这也是一个圆满的结束。”
这种对他人感受的在意,也许来自Stephanie的家庭教育。她的父母身上完全没有中国家长常见的“鸡娃”心态,Stephanie从小到大没有上过补习班,兴趣班都是自己选择的,即使半途而废,父母也不会苛责,事事以她的感受为第一。
她很感激像朋友一样的老师,他们很专业,同时十分耐心,鼓励,充满趣味。在体育、运动和健康科学课上,老师带她以期刊发表的标准完成了一篇运动学论文,她逐渐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、学术语言的运用,以及超过高中知识范畴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。
回看在耀中的学习经历,她觉得自己收获了最宝贵的学习的能力,能够自律地学习,成为了一个更独立的学习者,可以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,自主地学习,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。
她也希望将这种力量传递出去。在与重庆公立高中生交流国际学校课程的活动中,她模仿自己的老师,用游戏的方式授课,鼓励他们上课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,尤其是自己观点和老师不同的地方,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。
与身边人的相处让Stephanie对心理学产生兴趣,她希望了解大脑运转的机制,好奇人所处的环境、经历的事情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。最终,她获得了录取率仅15%的爱丁堡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录取。
毕业典礼上,Stephanie作为毕业生代表致辞
绿茵场上的Stephanie
膳食委员会试菜活动
Stephanie和同学担任圣诞晚会主持人
Charlie有时很难分清,自己到底属于北京这个念书、成长的地方,还是自己出生、户籍所属、父母长期生活的中国香港。对Charlie来说,身份认同的建立成为一件模糊而复杂的问题。
跟随父母来北京时,Charlie年纪很小,只会粤语。之后的许多年里,同时学习粤语、普通话和英语三门语言的她常常感到吃力,成绩也不理想。也许是这个语言的原因,Charlie过去是个很害羞的孩子,对自己也没有自信,直到排球改变了她。
起初她很少说话,比赛时总是被动地听指挥,很少与队友交流战术。排球队的学姐们一直鼓励她,像电视里世界级排球比赛里的运动员们那样,自信地大声喊出来。Charlie表现不好时,她们也会安慰她,要享受比赛,赛后不要沉浸在自责中,而要思考下次如何改进。
在队友们的帮助下,Charlie不再沉默,她变得自信,活跃,也建立了领导力。前任队长毕业后,她连续两年担任校排球队的队长。排球对Charlie来说是兴趣爱好,更是一种治愈。
Charlie喜欢排球,是因为这是一项重视团队合作的运动,“它不仅仅关乎技巧和身体素质,只有队员们相互了解和信任,才能取得胜利。”在排球队,Charlie有了团队的感觉,找到了归属感。异乡不再只是一个客居之处。
多数国际学校并不足够重视中文课程,但在耀中,每天至少有一节中文课。尽管吃了很多苦头,Charlie很感谢耀中对中文教学的重视。这不仅加强了她的中文能力,更让她熟悉和了解自己成长的社会环境,让她更了解生活的城市——北京的文化。
相比中国香港快节奏的环境和紧绷的人际关系,她更喜欢北京的人们友好、平静的生活方式。虽然每个假期都会随父母回中国香港,但如今,她觉得北京更像自己的家,她也更熟悉和习惯这里的人和做事的方式。
然而,她还是时常感到无所适从。“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价值观,不同的文化对一件事正确或推崇与否的判断也是不同的。”Charlie说自己从小就很难理解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比如在中国香港或者国际学生的文化中,人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,即使与对方意见相左;但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,应该少说话,当面表达反对似乎不是礼貌的做法。
在多元文化中长大,Charlie觉得自己很难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,但也觉得这令她有另一番收获。“我因此真的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和行为,这让我成为一个更能理解他人、更有同情心的人。”
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许多善意的受助者,成长后的Charlie也积极帮助他人。
她连续两个学期给农民工子弟辅导英语。缺乏教学经验的她面对基础差、几乎不懂英语的孩子也犯了难。
“这是一个线上的项目,一开始,我们真的很难让她们开口说话。”Charlie和同伴Sara回想自己如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,耀中的老师是如何授课的,于是不断尝试和调整教学的方法和资料,最后发现阅读小的段落、练习听写效果最好。
看着孩子们开始主动开口说英语,更多地谈论自己,Charlie非常有成就感。
高中阶段,Charlie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,她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。“(这个学科)很神奇,明明是科学,却是在谈论人的感受。”Charlie觉得心理学是人文与科学之间的桥梁,她很希望了解这个学科如何用客观的、科学的方式来量化人类行为这种抽象的事物。
她对耀中的进阶大学预备课程(Advanced University Preparation Programme)印象深刻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她精读了一本心理学书籍,了解了心理学如何应用于体育、艺术、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。课程还邀请了一名阿伯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,介绍心理学如何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应用于农业。老师也在课程中提问,是否认为书中描述的心理学技术应用的场景真的都成立,实用性如何。Charlie觉得这极大地训练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。
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一直贯穿高中阶段。Charlie对另一门课程知识论(Theory of Knowledge)也印象深刻,“它让你思考自己是如何接受知识,以及这些知识是否可靠。”课程还涵盖人文、艺术、数学、科学等不同的领域,探讨这些领域的知识如何相辅相成。
Charlie以前从没想过,数学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如此重要,它既是一种工具,数学背后的知识结构也与自然科学紧密勾连,互相促进发展出新的学科分支。
未来,Charlie希望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,通过研究心理学或从事临床工作来帮助他人,消除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偏见,并为这个学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Charlie在北京耀中度过了自己的幼儿园、小学及中学时代
Charlie(右一)和排球队队友们
和老师、同学的毕业合影
Charlie获得知识论科目年级最优奖
这是2024年耀中耀华毕业生访谈的最后一期。在8名优秀毕业生的讲述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。优秀的表象背后,他们经历过挫折,有过迷茫和彷徨,但有一个主题是共同的,那就是找自己,优秀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物。
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没有什么知识或技能可以确保一个人一直站在潮头。然而,清晰地认识自己,找到自己追寻的目标,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,那他至少能在风雨来临时,以坚固的内核无惧应对。
祝福每一位毕业生,愿你们道路漫长,充满奇迹,充满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