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
校友之聲
校友之聲
2020 年 11 月 06 日
11 : 29
在2016年,耀中幼教學院推出〈明師計劃〉,入選的優秀畢業生獲聘在香港耀中屬下的幼稚園工作一年,之後耀華國際幼稚園也向這些畢業生敞開大門,充分體現耀中耀華〈從嬰兒到學士〉(B to B)模式特色;及至今年,上海耀中也首次聘任3名畢業生為助教老師,為期一年。
「許多香港的國際學校,一般只聘用擁有學士學位的幼教老師,且傾向於聘用具備教學經驗的,耀中亦不例外。」 耀中幼教學院學生事務主管左大偉坦言:「為了讓我們的畢業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優質、創新的幼兒教育,並證明耀中眾多幼稚園對我們的畢業生質素充滿信心,我們成立了〈明師計劃〉」。
耀中擁有豐富的【遊戲中學習】理論和實踐經驗,畢業生能在國際化雙語教學團隊中學習和接受指導,對他們來說,無疑是極佳的事業起步點。 事實證明,過往的〈明師計劃〉之畢業生也深受好評,在完成一年合約後獲得續約留任。
幼教學院的課程如何讓他們實現事業夢呢?他們在耀中有何收穫與理想呢? 於9月上旬,我們在上海、香港兩地探訪了今年參加〈明師計劃〉的5位優秀畢業生,分享她們的成長與蛻變。
「她們表現優異,為學院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,在宣導兒童權益和福祉方面顯示出堅定的信念,並且全力支援【遊戲中學習】教學理念。」 左大偉這樣評價入選〈明師計劃〉的學生的共同點。
陳灝欣(Harriet)從小已參與義務工作,幫助幼稚園的小朋友達十年之久,曾多次獲得香港社會福利署頒發的志願服務獎。 然而,在香港傳統學校一路求學,曾經因為遇上不大理想的老師,一度令她喪失學習動力。 如今回看,更讓她確信老師的重要性,她對於國際學校的理念也有更多的認同和期待。
在耀中幼教學院完成高級文憑之後,陳灝欣繼續深造學士課程。 去年除夕,教授給她一張紙,鼓勵她設定目標,她寫下了「一級榮譽畢業」,最終她實現了GPA從3.6升到4.0的佳績。
如果不是導師的激勵,她也不會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。從報名〈明師計劃〉至抵達上海浦東耀中,她獨自地開始事業生涯的第一站。 四年間重新找回動力和自信,更學會抓住機遇,陳灝欣十分感慨地說:「幼教學院簡直改變了我的一切,我想這就是緣份吧。」
同樣從小就有幼教經驗和理想的葉善婷(Karen)和陳加旼(Carmen),一起被安排到上海耀中浦西榮華園。 幼教學院全英文教學環境,讓她們能夠勝任國際老師的職責,而雙語能力更幫助他們成為與內地學生家長溝通的優勢。
雖然在學期間,學院也為她們提供了各種實習機會,但她們無疑更認可國際學校的教學方式,比如生成課程,與學院的學習更好接軌。「很多學校雖說是國際學校,卻仍很在意學術成績,耀中的理念是【遊戲中學習】,我們剛開始工作,就是要不斷摸索,如何貫徹地實踐出來。 」葉善婷說 。
加入耀中短短兩周,葉善婷就實在地感受到了【遊戲中學習】奇妙之處。 有次在與一個小朋友玩玩具,提及大象「elephant」,沒想到過了幾天那小朋友還記得,興奮地說起他經過其他班時,亦看到他們也有玩「elephant」。 在耀中校園, 觀察、聯繫事物和環境、語言表達,學習就這麼潛移默化地發生了。
張淑儀(Elis)和許舒琪(Suki)選擇留在香港耀中,亦由助教起步。 「本地幼稚園以老師為主導,而耀中的辦學理念是以小朋友為中心,尊重他們的興趣、選擇、想法,以此設計課程,使用自然和開放的學習材料,更看重他們的創意和創造力,包括藝術和科技素養的發展,這些都和我的教育理念完全配合。」張淑儀說。
許舒琪分享幼教學院對她最大的影響,答案同樣是【遊戲中學習】。 她由衷地希望,這教學法能進入更多香港的主流學校,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童年多玩一些。 求職時她也會特別看幼稚園的課程,是否與她的教育理念相近。 許舒琪說,香港幼教行業人才相對飽和,疫情又進一步增加就業難度,招聘取錄率高達1:400,因此, 〈明師計劃〉實在難能可貴。
張淑儀是5位〈明師計劃〉的畢業生中唯一的高級文憑畢業生,她憑著優秀的表現,最後入選這個競爭激烈的計劃,她十分感恩。 現在每個星期六,她還修讀幼教學院的學士學位課程,預計四年能拿到學位。 在香港耀中留任,是她未來數年的理想。
「我們從耀中幼教學院畢業,來到上海耀中,大家擁有共同的理念,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所學的真正體現出來。」陳加旼也如此說。
受疫情影響,家長無法進入校舍,需要老師付出更多時間精力,耐心地與家長溝通。 這對她們也帶來了非常不同的挑戰。
陳灝欣習慣了用電話、zomo等多種通訊方式與家長溝通;陳加旼則反思到可以儘量在Seesaw多上傳照片,讓家長即時觀看到孩子們在幼稚園的生活,減少家長的掛慮;而葉善婷從聯席老師身上學到一招,就是和家長面前提及孩子時,直接唸他的中文名字會更好,而且最好挑重點,不必把所有東西一次說完。 這些小技巧無疑都來自經驗的總結。
在開學初期,小朋友需要適應從分組上課至與全班同學一同學習,這難免有點壓力。 特別是在與媽媽分開時的哭鬧,老師便需要更多時間去安撫。另外,在疫情中,很久沒與同伴玩耍,小朋友會因為不肯分享物品而出現互相爭執的情況,這時老師也要耐心多教幾次,讓小朋友學會用言語去表達心中所想。
在陳加旼班裡,年紀最小的一個孩子,幾乎每天都哭,令她格外費神。 於是她想了個辦法,就是拍下他每天在校園的生活照片,做成一個有次序的日程表,當孩子完成一項日常活動,陳加旼就拿走一張照片,讓他對校園的事情和剩餘時間有所預期。 果然沒過幾天,他就進步神速,哭的時間越來越短。
「我們學的理論都在腦子裡,要運用出來時,還得想一想,或者翻書本確認一下。」 陳灝欣坦言,在這方面,學校特意安排的幼教部主任給了很大指引,包括每週約見一次,以及進入班房視學,並給予建議。 例如令她焦慮的物品分享時間,主任給她的貼士就是停一停,等一等,不必急於解決。例如小朋友為了用膠水而吵架, 乾脆拿多一支給他們便可以了。 「有時候我們新人容易太著重理論思維,反而忘了變通,靈活正正是我們經常忽略的。」
在香港耀中,每週正副校長會輪流與張淑儀和許舒琪開會,推薦參考書籍,討論遇到的困難。 張淑儀印象最深的是校長介紹實況轉播(spot casting)的技巧,不加偏見地鼓勵小朋友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。 而她要面對兩歲的低齡幼兒,他們掌握詞彙有限,她會更多關注他們的需要,多用積極正面的說話來引導和加強互動。
許舒琪特別欣賞香港耀中的文化,我們不會刻意強調加班,而是平衡生活與工作,同事們之間的分享交流機會也很多,並且鼓勵新人分享看法。 幼教學院的老師不時來訪,也讓她感到親切不已。
9月23日,香港的幼稚園開始逐步複課,作為助教的許舒琪和張淑儀,主要幫助老師準備教材、安排新校服等,亦需照顧幾個小朋友,陪他們遊戲和學習等。 工作瑣碎而忙碌,幾乎讓人停不下來,但她們都一一認真而專業地看待。
做新老師的第一年,陳灝欣希望自己能從小處做起,努力為同學與學校做出貢獻和積極影響。 在最近一次課室佈置中,就令聯席老師眼前一亮。 有空時,她還在研究與對比香港和英國的課程內容,通過參考自主設計課程並制定教學計劃。
陳加旼和葉善婷下課回到家後,還會花時間整理歌紙,根據小朋友最新表現的興趣主題搜索,讓他們常有新鮮感,自己又會預先學習,到了課室就可以帶領他們一起唱。
「耀中是最可以讓我學有所用的地方。」 這麼多小朋友每個都有很多感興趣的東西,如何跟隨他們的興趣設計課程是最大挑戰。」許舒琪笑說,「耀中的老師真的多才多藝,能力又高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盡力學習和吸收,豐富自己的幼教經驗。」